慾望背後的慾望


網絡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顛覆了人們面對慾望的態度。

從前,記得在那個物質不算豐裕的年代,大多數人追求的是對實質物件的「所有權」。我們的父母輩拼命工作努力存錢,只為了擁有能改善生活水平的經濟能力,能購買讓家常日子變得更安逸的各類用品,比如更好的廚具來料理更豐富的食材、更優質的家具增添舒適度、更高檔的車子保障家人外出安全、更寬敞的房子提供孩子健全成長的環境。

那樣的慾望——如果一一解構——可以清楚看到背後的企圖是明確的,是對物質本身直截了當的渴求。

來到二十一世紀,互聯網打開了人們的視野,拓寬了每一個人窄小的眼界,即使是躲在人煙稀落的部落深處,只要有一線網絡,你就和世界接軌,從不缺席任何發生在太陽底下(和月亮背後)的故事。

隨之而來的,是一股潛移默化的數位化風潮,在你我或許都還未徹底覺悟之前,身邊許多曾被我們小心翼翼地捧在手掌心呵護備至的文創產品,早已被塞進了手中的那一方小小屏幕裡:音樂、文字、圖畫、影像,甚至金錢,甚至名氣。

消費者的慾望從實際的擁有轉變為無形,而為了彌補這種無法物理性掌握消費產品的表現方式,或者說為了強調那有點空虛有點曖昧的數位擁有權,我們學會了昭告天下。

就像回到動物界裡,貓狗用吠叫聲來宣誓領土和食物的主權。

我們用昭告天下來宣誓所有權,不止在網上宣告說自己購買了哪些歌手的最新專輯、正在閱讀哪位作家的暢銷小說,還張貼出自己住進了哪間海灘別墅的高級套房、享用了哪家餐廳擺盤精美的高級料理的照片。

我們逐一把生活點滴數位化并寄情於網絡,再三訴諸不管是親友還是陌生人的大眾:「這是我的!」久而久之,即使我們依舊如常生活,卻也不自覺地開始意識到「眼光」這一回事。

於是我們也開始困惑,那些在虛擬社會裡百花繚亂的各種現象,所有的購買和消費當中,究竟有多少是針對事物本身的熱忱,而非事物背後連帶而來的矚目光環與虛榮 ?

比如,從前我們奢望擁有一台電視遊樂器,目的是想要去體驗并享受闖關過程的樂趣,唯有對電子遊戲有興趣的同好才肯花錢花時間和精力去投入這一切。

不過,對於物質優渥的現代族群而言,個人喜好度似乎排到了關注度之後,如果這個遊戲夠吸睛,隨時能製造話題引起討論,那麼便會有一窩蜂的人湧入其中。

比如,從前我們外出旅遊,往往是聽聞了歸來旅人種種繪聲繪色的描述,或是被書扉中那一見鐘情的迷人風光所震懾,而決定親身前往,帶著自己的肉身去拜會,再用自己的心靈去體會。

不過,當我們來到旅行像是開車到隔壁小鎮那般家常便飯的年代時,出走的人有時未必真的在乎是否大開眼界,是否真心喜愛,而是更在意一個地標是否夠份量去閃瞎守在電腦前的他人。

再看看市面上那些花樣百出、口味千變、主打創意造型的料理和甜點,似是在回應我們把對食物的根本喜好,從味蕾轉移到視覺上這一點。

或者可以這麼說,我們對一件事物擁有慾望,但在那個慾望背後總是隱藏著另一個可能更接近自己在身處這個時代時,內心渴切的想望。





Comments

Bold & Delici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