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圖轉型之作──我讀《臨時空缺》

將JK羅琳的新作《臨時空缺》(The Casual Vacancy)最後一頁闔上時,我彷彿從一個很遙遠的小鎮回到了現實。

頂著前七部艷驚四座的《哈利波特》,光是作者的名字就儼然成了一個勢不可擋的光芒,一個「說故事好手」的正字標記,一個必定暢銷的保證,甚或是這個時代最讓世人引頸翹盼的大師。

我還記得很久以前,在羅琳還未將七部《哈》完成前的某一個訪談中,她曾被問及魔法男孩的故事寫完後的動向。當時她信誓旦旦表示,盡管再萬眾矚目,她也絕不會為了殷殷垂盼的讀者而續寫《哈》(或是前傳)。

但在最新的訪談中,她自己食言,將以前的「封筆之說」改口──「我不會說我不寫了。」

羅琳還說,因為《哈》帶來超越她預料的關注和期許,愛天馬行空的她仍會繼續創作,但會為了躲避這盞巨大的鎂光燈(或是說避免模糊焦點)而「另起爐灶」,不排除以筆名發表新作品。

當時我認為這是再聰明不過的想法,但是顯然的,羅琳對自己的新作品具有相當的信心,她最後還是決定抱著光環推出這本新書。



去年9月,羅琳耗費5年時間撰寫的「成人向」小說《臨時空缺》問世,在英美地區賣得嚇嚇叫,甫一推出就登上多個排行榜首位,台灣中文版今年1月底推出,引用了《時代》(TIME)雜誌的推薦:

描寫當代英國一部巨大的、有野心的、褻瀆的、好笑的、深深使人困擾又充滿雄辯的小說……對深刻了解人性和小說的讀者來說,這是一部極其動人的作品。

習慣了《哈》的讀者翻開這本作品時,勢必會被羅琳的筆調和文句深深震撼,但羅琳一開始早就自行下了注腳:這是一本成人小說,不是寫給16歲以下的兒童看的。

故事講述發生在一個虛擬小鎮派格福裡幾個重要人物之間的愛恨情仇。小說以區議會和議員空缺的選舉作為引線,帶出貧富差距、種族歧視、親子溝通、夫妻關係、濫用毒品、荒淫性愛、網路匿名攻擊等議題,沉重的題材讓整部接近500頁的小說握在手裡變得更沉重。

除了再也沒有絢爛魔法咒語滿天飛、奇幻城堡的冒險,或是溫馨感人圍繞著愛為主題的勵志故事,書中還充斥了許多關於低下社會階層、毒品交易、性愛過程的細膩描寫,當然還有三不五時就從書中角色口中飆罵出來的「FXXK」等粗鄙不堪的髒話。

想必那個戴眼鏡、額頭上長疤的清純小男孩畢生不曾做過的事,都被這部作品裡的角色通通幹盡了。



閱讀的時候,我一直有一個畫面,為了和前作劃出清清楚楚的分割線,羅琳在寫這部作品時,刻意換上了另一種口吻(筆調),用不同的書寫視角(全知觀點──不再固定以一個角色出發,而是不帶偏頗地從每個角色的角度書寫)展開故事,以更細碎的方式分配故事章節和段落,試圖不讓讀者有一絲拿它來和舊作比較的任何機會。

這就像是拍攝她的作品《哈》電影而爆紅全球的童星演員們,個個都在脫離魔法世界後企圖「轉大人」,出演在觀眾心目中和他們形象極反差的角色:丹尼爾雷德克里夫(Daniel Radcliffe)全裸演出舞台劇《戀馬狂》(Equus)、艾瑪華森(Emma Watson)在探討吸毒、霸凌等課題的《壁花少年》(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中飾演放蕩的學姐。

羅琳似乎也想要甩掉《哈》兒童文學的寫作風格,用更加凌厲而深沉的文筆寫下值得讓世人探討的邊緣社會雛形,有些瞬間,我會以為我在閱讀史蒂芬金(Stephen King)。在《臨》的字裡行間,我總是無法忽視羅琳試圖顛覆和轉型的企圖。



小說中人物眾多,沒有特定的主角(要說的話就是克麗絲朵),每一章節都沒有和前篇直接連接,跳躍式的書寫加上落落長的人名和地名,讓初讀前幾頁者必定頭昏腦漲,應接不暇。

讀到最後,看似散落各處的角色終於逐漸連成一線,在同一個事件下碰在一起,但結局也在此時突兀地到來,讓整部小說嘎然而止。

闔上書,你或許會有「那泰莎和胖子呢?」、「琶敏妲後來怎麼樣了?」等的疑惑,或許這是羅琳留給讀者的懸念,也或許這就該是這部以寫實為題的小說要有的收尾──現實中未必凡事都有一個令人滿意的解答。

彷彿,小說中的角色會在最後一頁之後,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繼續過著他們的日子,繼續面對他們必須面對的苦惱和困頓。



羅琳締造的光輝讓這部小說從還未發行就倍受矚目,上市後也如期賣得滿堂彩,但不得否認的是,在好評如潮中,《紐約時報》書評說:

不幸的是,她所描繪的現實世界刻意壓抑、陳腔濫調,以至於《臨時空缺》不僅令人失望──簡直枯燥乏味。

閱讀這部小說前期,在還未跟上它的節奏和還未搞清楚如蛛網縱橫交錯的人物關係前,「枯燥乏味」四個字頻頻出現在我腦海裡,還伴隨著濃濃的睡意。直到來到了「戲肉」部分,我才能一氣呵成地在短時間內把它看完。

要說羅琳的說故事功力失敗了嗎?還是她的魔法失靈了?我認為並沒有。



在我看來,她只不過是運用了未必是大眾熟悉的政治社會議題來包裝故事。就劇情的鋪陳、設計和呈現而言,那樣的手法是純熟的,是專業的,羅琳依舊展現了她擅長的細膩和縝密。

同時我卻也必須坦白說,若沒有挑起十二分精神聚精會神地閱讀此書,你很難能夠投入小說中的世界,很難在放工後的捷運站裡進入派格福和那些鎮民們日日憂心的話題。簡言之,這是一部必須在家中(或安靜不被干擾的環境)細細品味的書。

據說英國BBC電視台已買下《臨》的版權,準備開拍成電視劇,小說看不下去的人可以期待電視劇,但若期望看到一點點魔法少年的影子在裡面,那還是死了這條心吧!



追伸:有沒有發現到,原文版封面上的打叉,來到中文版變成了打勾?

Comments

  1. 這本書,我買了兩個月.但就只看了前面幾頁,不是不喜

    歡,只是還沒找到想看下去的動力.

    ReplyDelete

Post a Comment

Bold & Delicious